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圈三全十育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
日期:2020-09-18 13:33:11  发布人:jiejianqiao  浏览量:12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实施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三圈三全十育人”综合改革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升人才质量为关键,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三圈三全育人格局,即内圈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落实全员育人,中圈聚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思政第三课堂,落实全过程育人,外圈聚焦“开门办思政”,落实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圈三全十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圈三全十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圈三全十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圈三全十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学校党委领导,系(院/部)及职能处室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学校与系(院)两级管理”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宏观一体化育人体系。在系(院)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专业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圈三全十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全面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价值。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牵头部门:教务处

配合部门:社科部,各系(院),党委教师工作部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实现科教协同育人。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配套设计教学大纲与科研计划。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牵头部门:教务处

配合部门:各系(院)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建立健全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积极开展校园文体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团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深入开展好志愿服务等传统经典项目。

牵头部门:学工部(处),团委

配合部门:教务处,各系(院)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博雅讲堂”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先进集体、个人奖项”、“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感动工商十大学子”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深入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做到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学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资助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市级文明校园创建,建设美丽校园,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牵头部门:学工部(处),团委

配合部门:各系(院)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大力推进网络思政育人第三课堂,强化师生现代网络意识。加强全校师生网络素养教育,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培养网络力量,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及宣传工作队伍,主动弘扬网上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依托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

牵头部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处)

配合部门:信息化办公室,各系(院/部),各部门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心理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院、系(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牵头部门:学工部(处)

配合部门:各系(院)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年度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坚持从严治校,强化校风、教风及学风建设。加强外聘兼职人员管理制度。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党委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表率影响、培养学生。

牵头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

配合部门:党政办公室,各系(院/部),各部门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明确育人职能,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

牵头部门:后勤保卫处

配合部门:各系(院/部),各部门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按照“经济扶贫、精神解困、服务育人”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全院资助育人体系,以认定精准为前提,以需求精准为导向,以帮扶精准为核心,开展“物质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多元资助育人模式。建立资助管理规范,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学校与系(院)两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在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充分发挥系(院)二级资助工作站功能,采用假期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以学生素质评价为依据,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

牵头部门:学工部(处)

配合部门:财务处,各系(院)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通过区域化党建、主题党团日建设,鼓励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

配合部门: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处),工会,团委,各系(院)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

组  长:金伟国  陈英南 

副组长:张中美  胡家秀  王中强  叶松  张扬

成员:各系(院/部)、各相关职能处室

各系(院/部)、各相关职能处室成立“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落实。

(二)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校院长书记负责制的制度规范,明确工作任务和落实责任。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及工作规范,确保中央和教育部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制定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文件,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各级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核发:0 点击数:127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