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改革方案
日期:2019-12-02 13:28:01  发布人:jiejianqiao  浏览量:5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群团改革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上海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院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依照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积极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我院团员青年新特点,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团员青年健康发展,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团员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牢牢把准正确政治方向。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坚持党建带团建,保持和加强学院党委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引领团员青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将广大团员青年最广泛、最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

尊重青年学生主体地位。做到充分信任团员青年、热情关心团员青年、严格要求团员青年,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积极为青年学生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让广大青年学生当我院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

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提升我院共青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我院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大相关职能部门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合力推进共青团工作,服务我院青年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主要目标

立足于保持和增强我院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求,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和组织活力提升,团结带领我院团员青年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争取共青团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引领广大青年团员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用极大力量做好团员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改革措施

(一)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机构设置。我院团委在党委领导下实行,“有机统一、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协调有力”的工作体系设置模式,按照思想引领,素质拓展、组织提升、志愿者服务等主要任务,构建完备的共青团组织。院团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社团指导部、学习部、体育部、实践部、新媒体中心、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同时指导系(院)学生会开展工作。各系(院)团总支参照院团委机构设置,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机构。

2.推行直接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全面落实全团“大宣传大调研”“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等制度安排,定期开展青年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调研,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把握学生思想主动引领方向。实施共青团工作由青年团员“众创众筹众评”制度,定期以多种形式召开面向青年团员的座谈会、通报会等,使青年团员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

3.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和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品牌工作的运行机制,促进“创青春”“挑战杯”“校园十佳歌手”“青年志愿者服务营”“主持人大赛”“校园辩论赛”等项目的内涵提升。加强共青团的制度和规范建设,围绕学院年度工作要点和上级部门重要会议、文件的部署,制定《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层共青团工作考核办法》,明确共青团组织的核心任务,对基层团组织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工作过程与工作效果相统一的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团的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团组织活力,积极服务学院发展。

(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构建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一心双环”组织格局。落实学生社团院系两级管理制度,院团委履行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统筹管理、支持引导全院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各系(院)负责对所挂靠学生社团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服务和联系。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推动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5.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严格执行团的代表大会定期召开制度;增强代表性,提高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的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的代表比例;充分听取团员代表意见,畅通代表参与渠道。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鼓励有条件的各级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的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成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认真做好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严格落实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做好“学社衔接”准备工作,定期完善更新“智慧团建”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开展各级团课,充分发挥院团委主体作用;强化系(院)团组织建设,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针对学院的青年教师和青年职工等群体,成立教工团支部,积极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和机制,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注重促进青年教师密切联系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三)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7.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各种培训、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一二•九”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感染力强、教育效果好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争当“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面向青年教职工开展“青年五四奖章”评选,大力宣传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引导和激励全院团员青年锐意进取、开拓奉献。

8.加快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生培养方案,院团委牵头积极探索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其成为学院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乡镇街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在团组织的指导下自主设计社会实践项目,加强对社会调查选题、实施、总结等过程的指导。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管理,重点打造一批长期性、示范性志愿服务品牌基地。

9.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提升新媒体平台的思政属性和服务功能,加强共青团工作的网上阵地建设。扩大“青春工商”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努力打造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学生特点、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的“网上共青团”。加强“青春工商”和院系团属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微信、微博、QQ、网站等新媒体矩阵。建好以团学骨干、青年网络宣传员和评论员为主体的青年团员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推动“智慧团建”,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情统计等工作网络化。

10.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帮扶机制。 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完善维权反馈渠道、健全维权机制,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建立维权专栏,完善校园学生权益维护工作制度。深入推进学生代表大会,提升学生权益保护意识,加强常态化维权帮扶制度保障。

(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

11.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在系(院)团组织中,建立从青年教师中选任至少1名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至少1名兼职副书记的制度。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级别。从严选拔和管理共青团干部,根据专职、挂职、兼职干部承担的不同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

12.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团干部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重要要求,切实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教育引导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加强团委对共青团研究工作和培训工作的统筹;建立完善分级培训体系,举办针对各级团干部的校内培训班,力争每年轮训一遍,鼓励院系两级团干部参与校外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团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围绕共青团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以及青年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新趋势,积极组织参与工作理论课题研究,为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特长等,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为团干部的转岗、提拔、挂职或交流锻炼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的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的学生骨干队伍。

(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3.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共青团的建设纳入学院党的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考核学院、各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学院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的工作。落实学院团委书记作为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学院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组织确定院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的上级组织征求意见。将“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作为学院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院党员发展工作规划。

14.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学院团委须单独设置,并合理界定区别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职能。按照学院实际情况,逐步落实学院团委书记按学院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院团委专职团干部的编制不少于3人。学院需保证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充足,按团员人数人均不低于80元的标准配备院系两级团组织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学院党委制定下发,院团委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各二级党组织指导团组织部署落实,确保方案制度执行到位。院团委将进步加强改进共青团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宣传,及时总结,推进推广改革实施先进经验,稳步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开展。

核发:0 点击数:57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